智能制造走向规模化落地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西安雁桃 据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和8.6%。与此同时,机器人企业近期也公布了订单。例如,优必选科技宣布与A股知名汽车科技公司签订了价值超过3200万元的仿人机器人采购合同。新一代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将批量应用于汽车制造过程中。致远机器人获隆启科技数亿订单,将l 进入家电精密制造核心领域。智平与深圳汇智物联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在其生产基地部署1000多台嵌入式智能机器人。这些数据和行业实例表明,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步伐正在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机器人产量的显着增长基于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中国制造业正稳步迈向智能化、生态化、融合化新阶段,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生产体系更高效、产业结构更优质。制造浪潮智能化正在从生产末端向产业链各环节蔓延,从单个企业向整个制造体系蔓延。在劳动力上涨的双重催化剂下随着成本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我们看到企业智能化转型从“多选题”走向“必修课”。以汽车行业为例。如今,汽车和成品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正在加速发展。优必选的Walker S2一旦进入生产线,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检测和装配任务。它还可以与工厂信息系统实时对接,灵活集成生产和数据采集。从汽车制造到3C电子,从新能源到家具、家电,不断拓展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表明,智能制造升级正在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二是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快速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从产业构成来看,高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制造业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产业不仅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而且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能有效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其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车身制造和系统集成,也推动了传感器、控制器、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进步。推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软实力提升。最后,致远机器人、智方、优必轩等企业纷纷接到订单,表明智能制造的应用已经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阶段。机器人产量的快速增长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基础技术。中国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制造业市场、日益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为智能制造的实施和拓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十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但现在正从“数量领先”转向“技术领先”。当前,中国制造企业正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推动智能化转型,在制造强国的道路上,智能制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支撑中国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