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正式启动,电信行业进入“无卡”时代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近日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获悉,三大运营商正式获得工信部的eSIM手机商用测试审批许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eSIM手机办理服务。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获批意味着eSIM技术正式打破了国内物联网和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界限,进入手机商用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信息通信行业正在迈向“无卡”时代。同时,eSIM产业链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平台运营、网络服务、终端集成、场景应用等多个方面。中国的信息通信产业面临重建产业生态的机遇。据报道,移动业务eSIM是一种将物理SIM卡的功能集成到手机嵌入式芯片中的技术。用户购买eSIM手机后,无需插入实体SIM卡。您可以使用无线下载将号码下载到手机的内置 eSIM 芯片中。中国移动营销运营部副部长孙志伟告诉记者,对于消费者来说,eSIM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设备中SIM卡插槽占用的空间,使设备变得更薄、更轻。该设备的防尘、防水、防震性能也得到了提升,满足想要追求新技术、体验新产品的用户的需求。目前,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已获得eSIM手机商用试验的批准。 10月13日,中国联通宣布,ad正式获批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试商用,并于9月底正式开始接受eSIM预订。中国联通营销副总监应晓春15日告诉记者,已有超过17万联通用户预留了eSIM卡。此外,中国电信还推出了eSIM手机服务。即将在全国正式发售。消费者可以到商业商店申请eSIM手机服务,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在线预订,然后到线下交易室进行交易。中国移动表示,将为eSIM产品提供全系统支持,服务范围不仅限于手机作为主要通信设备,还扩展到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实现设备与场景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作。分析人士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eSIM应用化已进入大规模阶段。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预计将达到10亿。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加至69亿,届时eSIM将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如今日本已经着手teeSIM手机的测试和实际应用,预计信息通信产业将有机会重建产业生态。从手机终端角度,应晓春表示,苹果日前推出的新手机是推动eSIM普及的重要契机。相信未来Android和鸿蒙操作系统将得到兼容eSIM手机的支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软硬件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eSIM业务的推出,意味着终端形态将更加丰富,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通信服务需求,也将为产业链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商机。记者了解到,相关企业还将进一步拓展设计。孙世伟表示,中国移动计划推出更多同时支持传统实体SIM卡和eSIM的手机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我们将开展eSIM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研究,打造更加精密、安全的eSIM芯片和终端。充值技术研发。 “eSIM手机业务的开放将为国产软件和系统带来更多机会。”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加强eSIM芯片等产品的创新研究,为电信等基础设施应用提供安全基础。数字身份和数字货币,帮助构建安全繁荣的生态系统。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