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年轻科技人才绽放光芒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一支以90后为主的年轻科学家团队再次引起关注,北京时间9月17日晚,DeepSeek团队以梁文峰为通讯作者共同完成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封面上。自古英雄出少年。 DeepSeek团队并不是唯一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光发热的团队。探月“嫦娥”、物联网“北斗”、探火“天文”……如今,青年科技人才是重大科技项目的骨干力量,来自多个国家的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项目部分成员的平均年龄CT团队超过30年。 “十四五”期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的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比例达到43.3%。然而,我们在满意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青年人才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例如,早期科研支撑不足、成长平台和技能发展机会不足、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未来我们如何才能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大胆且不拘一格。青年是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青年科技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研究表明,自然科学的最佳年龄发明创造者的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琢不成才。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科技大挑战是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培养更多青年人才,就要更加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更加坚定支持他们,敢于主动带头委托工作。同时,打造创业舞台,大胆或超凡使用青年科技人才,也需要努力。加强职业生涯初期的支持。目前,我国的科研支持仍以竞争性规划项目为主。许多青年科技人才在职业生涯初期,在申请项目时由于以下原因处于不利地位:早期科研成果缺乏、资质较低等原因。为此,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青年科技人才早期科研支持的广度和稳定性,还要考虑创建更加具体的青年科技人才早期职业专项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主导项目,尽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构建伟大的创新生态系统。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职责是科学研究。但相关调查显示,约60%的年轻人才认为填写各种表格需要很长时间。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资金的使用和财务报销将造成重大的非学术负担。这提醒科技项目管理必须遵循人才成长和创新的规律,大幅减少不必要的交易。n 负担。此外,还应采取综合措施,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完善激励分配机制,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让更多年轻科技人才坐上冷板凳,大胆迎接未来的挑战。没有人的土地。青年科技人才精力充沛、思维能力强、创新知识强。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不断完善符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的制度体系,必将激励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科技能力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沉晖,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