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窗”扩大体育消费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街区里奔跑的长跑运动员,到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健身达人,再到当地广场上打太极拳的中年人、校园球场上挥汗如雨的青少年,全民健身的场景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体育消费者群体不断壮大。体育消费能力同步提升,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体育消费组织离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带来了一系列与体育产业相关的“窗口”。积极落实扩大消费群体政策,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从经济角度看,体育消费群体的增长可以直接带动体育器材、训练服务、赛事等领域的消费增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动力。从社会角度看,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从产业角度来看,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将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不断研发和完善,助力体育产业更快迈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扩大体育消费群体要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比如,加快实施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国家顶级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填补农村、社区等弱势地区健身设施不足,推动体育场馆等资源向社会开放。动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等教员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为各类群体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让更多人体验专业训练,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运动健身的积极态势,通过“硬”的综合力量推动体育消费群体扩大改进和“软”。扩大体育消费群体,可以通过体育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营造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比如,我们持续开展“中华体育精神赞歌”系列活动,向全社会传播“强身健体、为中华崛起”、“坚持努力、合作”等体育精神。我们支持各类体育文化作品的创作,鼓励健身博主等发布高质量视频,以观众想听、想看的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冠军文化”的影响力,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公众参与热,开展“追冠军健身”等活动,让体育文化从赛场走进生活。扩大体育消费群体应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私奔。青少年是体育的主体,是扩大体育消费的根本力量。加强学校体育教练员培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青少年在校园内掌握体育技能、培养体育兴趣。以足球、篮球等青少年公益活动为切入点,搭建青少年在比赛中体验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苏大鹏)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