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忙“讨欠款”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金融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近日在介绍2026年预算计划时发出严厉警告:“如果会员国不在最后期限前足额缴纳会费,联合国将处于破产边缘。”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让多边机构长期被忽视的金融问题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联合国已主动削减近6亿美元支出,但这仍然可能导致到2025年底他们的赤字超过4.5亿美元。古特雷斯承认,这将“耗尽几乎所有资源”。另一个担忧是,未来两年,联合国将不得不向会员国退还总计9亿美元的扣除额,这将进一步破坏本已困难的财政状况的稳定。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必须从联合国单一预算制度开始。其预算分为两大类:经常预算和维和预算。第一类预算来自会员国强制分摊的会费,按日历年计算,用于支持秘书处的日常运作和促进联合国等核心业务。后者独立于经常预算,财政年度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专门用于确保国际维和行动的实施,目前出现危险信号的是维持联合国正常运作的经常预算。根据2026年拟议预算,预算总额为32.38亿美元,比最初草案减少近6亿美元,比批准的2025年预算减少15.1%,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预算限制直接影响了人员配置能力,职位数量从原计划的13,800个减少到不足11,600个。这意味着联合国在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援助等核心领域履行职责的能力将受到重大影响。仔细研究危机的直接原因就会发现,一些会员国受长期欠款影响最严重。由联合国根据偿付能力原则设立。根据既定的配额分配机制,各成员国必须根据其经济实力缴纳一定比例的配额。然而实际上,大约200个成员国中,近三分之一尚未按时足额缴纳2025年会费e.其中,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延误最为突出。根据联合国规定,美国摊款占联合国常规预算的22%,占联合国维和行动资金的25%以上。然而,今年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这个全球最大发达经济体却没有缴纳联合国2025年一分钱会费,甚至连2024年欠款也没有缴纳。美国总共欠联合国超过30亿美元的会费。这一数额几乎相当于联合国2026年全年的经常预算,是压垮联合国财政的“巨石”。从更深层次上看,联合国金融危机暴露了其制度设计的结构性缺陷。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无法像主权国家那样发行债券或货币,也无法对不缴纳会费的成员国实施有效制裁。 《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规定:拖欠会费达到一定数额的国家将失去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但现实中这一规定往往难以严格执行。更复杂的是,联合国预算的批准需要所有成员国的同意。虽然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决策的公平公开,但实际上却为各国提供了“操作空间”。如果某个国家对联合国某项决议或行动不满,拖欠会费就成为施加压力的手段,形成“以欠款换让步”的扭曲机制。古特雷斯并没有忽视改革的重要性。他的金融改革建议包括考虑暂停向成员国返还未用资金,旨在提高联合国的财政弹性。然而,这些改革努力迄今未能在成员国之间达成共识,反映出某些问题。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存在分歧。有趣的是,美国的欠款并不是因为缺乏资金。每年军费开支超过7000亿美元。 2025财年的国防授权法将把军费开支增加到近9000亿美元。今年4月,除了国防部常规预算外,1500万公司计划追加投资1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还不到军费开支的一小部分。相反,它的欠款就像把联合国当作一种“订阅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续期”或“暂停”,完全不顾其国际责任。回顾历史,美国也有犯罪先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频繁使用配额作为外交手段。通过不缴纳会费来施加压力,表达对联合国具体决议的不满。美国还专门研究联合国标准,有意将逾期付款案件管理在“丧失投票权”红线以下。您不仅可以保留投票权并控制议程,还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计算非常精确。这一次,美国的落后比以前更加危险和复杂。不少评论认为,美国新政府“断供”并不是与联合国冲动“决裂”,而是系统性破坏多边主义基础的战略举措。与此同时,美国正试图通过财政手段“重组多边机制”。他们的目标不是摧毁联合国系统,而是利用他们的金融影响力推动这个国际组织的变革,以符合美国的利益。通过str的组合诸如不断拖延常规配额、扣留某些领域的援助、推行财政紧缩等举措,美国实际上是在联合国竖起无形障碍,以确保与华盛顿在敏感问题上的战略保持一致。古特雷斯一再强调的“合理平衡”真实地描述了这种财政拮据的情况。另一方面,美国则将注意力转向主权和双边博弈。在决策逻辑上,基于联合国框架的耗时耗力的共识决策模式往往难以快速响应具体战略需求。这种认识催生了“选择性多边主义”战略,以解决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全球问题。我们在全球问题上保持“有限合作态度”的同时,还将建立以地区战略利益为纽带的小型多边机制。涉及安全、科技、经贸等核心竞争力,如加强七国集团合作、推动印太经济框架等。这种以排他性圈子取代包容性平台的趋势,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在不断侵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的基础。联合国忙于筹集逾期资金,这清楚地反映出全球治理体系的裂痕。古特雷斯秘书长表示:“联合国(濒临)破产不是任何特定国家的损失,而是世界共同利益的损失。”解决这场危机不仅需要美国和其他摩洛哥国家尽快承担国际责任、缴纳欠款,还需要所有成员国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共同履行全球治理的中心使命。过度。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合作,可以重振联合国这一多边主义的根本基础,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孙长跃,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